《中国宗教调查报告(2015)》。
《报告》的科学性强。例如报告注意民族地区宗教与汉族地区宗教之间的差异,注意到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 
《报告》显示,中国五大宗教各具优势:基督教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环境适应得最好的宗教;佛教在公益慈善方面贡献最多,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传统宗教;最为本土的道教,却具有很强的国际性,11%的道观开展了国际交流,独占鳌头;43%的天主教教务负责人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远远超过五大宗教的平均数18%;95%的清真寺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伊斯兰教是制度建设最为完备的宗教。
《报告》所依托的调研样本容量大、代表性高,信度高。调研历时两年,以县级单位作为初级抽样单元,在全国243个县、市、区的4382家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调查,抽样比达8.5%。
《报告》在结果与内容的呈现上很好地注意了传播的规律。尽管调研者在调查问卷中对每一个主题都设计了多维度的考察,比如在对“宗教场所”问卷中的一个板块“宗教场所与政府的关系”上,设计了“与主管部门交往、所获荣誉与拥有的政治联系、国家在场、政府支持、宗教管理状况、对政教分离的态度、对政治参与的态度”等多角度的考察。《报告》化繁为简,用“中国宗教与国家之间更多呈现出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关系”来概括。这种大众语言有助于通过媒体向大众宣传其调研内容。
201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宗教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这一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联合设计、组织和实施的。该报告一经出炉,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