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依托特色资源 实现增收致富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加上上级部门在政策、财力、物力、人才建设等方面给予的诸多照顾,使琼林村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有了发展方向,村民们便有了奋斗目标和动力。”2011年,达娃带领村民开始加强与旅游公司的合作,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旅游公司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和每年27万余元的旅游惠民资金。”
谈起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琼林村土生土长的珞巴小伙、林芝市最年轻的自治区人大代表,达娃激动不已。他说:“以前,村里很少能看到外地人,看到的总是那些熟悉的面孔,重复着同样的劳动。看到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便开始尝试发展旅游服务业增收致富。”
——访区人大代表,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达娃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靠天吃饭、狩猎为生的珞巴族群众走出大山,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治区两会召开期间,说起现在的好生活,自治区人大代表,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达娃满脸自豪。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特色优势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敲响了农牧民群众的“幸福门”。达娃感慨道:“我们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中。”
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既是珞巴族群众聚居较为集中的村,又是一个边境村。长期以来,村干部们一直忙着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2009年,南伊沟景区的开发,给琼林村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年来,琼林村以特色旅游业和特色种养业为主要途径,积极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加工业;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群众开起了农家乐、家庭旅馆,在景区摆摊设点销售工艺品和农产品,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旅游致富路。
“村民们尝到了发展旅游服务业的甜头,而我们村干部的任务就是寻找继续发展的途径。”为了让村里的每一名群众都能找到致富路,达娃又带领群众组成4个联户单位,轮流在村里的摊位、展台、茶馆等地销售农牧产品、特色藏药材和民族手工艺品,经营政府在天边牧场景区修建的特色售卖亭,每年人均收入近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