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行研究,意大利研究人员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收集了都灵市民的多项数据。除基本人口因素(如教育和工作)和社会因素(如犯罪率)外,研究者分析了当地城市生活中的5大特征:发展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公共绿化用地,文化设施和交通服务。他们也收集了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群信息,这主要是用来测量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城市生活压力大,会不断挑战和冲击着你的神经。你遇到的一些生活琐事,如火车晚点,让你耐心尽失;还面临如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这些不断增加的烦恼都会让你的神经时时处于紧绷状态。城市的环境让人觉得非常压抑,因此,渐渐地,人的大脑会主动过滤掉不值得担忧的事情,以适应紧张的城市生活。 作者/ERIC JAFFE 编译/周瑶瑶

研究结果表明,公共交通和密集的高层建筑(与城市无序铺排相对)可以让人们有更多机会四处活动,享受社交生活,从而减少人们,特别是女性和老年人患抑郁症的风险。
但是,这项研究没有发现心理健康和公共绿地间的关系。这个结果令人惊讶,因为有大量证据支持这两者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怀疑,城市公园带来的一些益处已经包含在密度和交通因素中,而这两个因素已被证明确实能减少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换句话说,这些因素可能融合到一起了,数据无法轻易把它们区分开来。 这项研究的其他不足同样值得注意。用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来测量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不够准确的。而且,人口因素中不包括收入,而收入是衡量健康水平的一个有利指标。此外,这个研究与先前一些研究的结论相矛盾,比如2013年一项针对波士顿年轻人的研究发现,地铁站的密度越高,一些种群的人抑郁症状越多。

在环境因素中,城市密度和便捷交通有利于心理健康,对女性(涵盖各个年龄阶段)和老年人(50-64岁)尤其如此。与住在偏远或稀疏地区的人相比,住在交通便捷,高楼林立地区的人,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更少。即使把社会因素考虑在内,这种关联依然成立。
这种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并不能指出其中的因果关系。但不难想出,为什么交通和密度可以减少人的压力:前者缓解了人们开车出行的压力,后者维持了人们的社交网络。特别是对老年人,这两种因素使他们摆脱孤立和孤独之感。研究人员写到:“这与郊区生活形成对比。郊区生活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它会令人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
Ylbert Durishti / Flickr 为了解决人群健康状况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增强人们抗压力和承受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均衡覆盖所有市民,满足市民需求。 
当然,城市生活并不总是那么糟糕。城市附近可能有奶昔小屋,或至少在将来会有一家。城市的树木和公园对我们的注意力和心理健康极为有利。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城市生活中的另两样常规元素可能会对我们,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利:公共交通和密集的城市环境。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和公众健康期刊》上。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意大利都灵,如果该地区交通便利,通有公路和铁路,那这个地区老年人患抑郁症的人数就会减少。

本文来源:城市实验室
<<



所以,要了解城市中导致抑郁和缓解抑郁的关键因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研究的结论最后要转换成对现实有利的建议,这才是科学真正的立足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