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还需要发挥社会各界、尤其是市民的监督作用。深圳市发布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倡议书》,鼓励市民做食品安全吹哨人,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邀请每一位市民监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从自身做起,不做漠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旁观者,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积极拨打12315、12331(市食品药品监管局)、12345(市政府)、12319(市城管局)举报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做食品安全“潜规则”的“吹哨人”。
什么是“吹哨人”?欧美很多国家都立法建有“吹哨人制度”,即靠内部员工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察觉问题,吹响哨声,制止问题。
数据显示,深圳市有食品与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近14万家,面对纷繁复杂的食品生产加工工序,让监管人员面向若干食品企业,逐一卧底几个月并不现实,即便是驻企逐一检查几个月,要发现企业故意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难以做到。
此外,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将通过制定各项工作制度,细化责任分工,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明查暗访、暗查暗访和曝光机制,建立工作信息定期通报机制,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评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等手段,督促督导各区、各责任部门落实各项“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创建举措。
除上述《办法》的修订工作之外,《深圳市豆制品监督管理若干规定》《深圳市亚硝酸盐监督管理若干规定》等一批法律法规重新修订发布,《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条例》立法工作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两法衔接”机制不断健全。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内部举报很可能导致举报人被“扫地出门”,如何从制度层面来保护“吹哨人”?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方案》,从法规上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对辖区食品安全负总责。市政府还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将各区(新区)“食品安全状况”绩效指标权重从2%进一步提高到3%,强化了对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深圳还建立了26个党政部门、辖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形成了全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
食品安全法制体系、监管体系持续改善
完善制度安排让“吹哨人”放心“吹哨”
当然,保护食品安全并非政府机构的“独角戏”。记者了解到,我市对《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后称《办法》)进行修订的亮点之一,正是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励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提高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目前,《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修订稿)》已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和市财政委联合发布。
“吹哨人”最高可奖60万元
为了进一步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在保护食品安全方面的功能,《办法》修订稿还专门规定,新闻媒体或新闻工作者在公开披露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前,应主动与市、区(新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或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协作,提供案件线索并协助调查处理,经查证属实且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线索,按照本办法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没有罚没款的,给予精神奖励。
市市场监管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容易发现食品行业和企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了解内情的,是身处食品行业内的职工。为鼓励业内举报食品安全问题和媒体监督,建议建立我市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办法》修订稿中特增设第四章。
据介绍,“吹哨人”制度是一种制度创新,相比政府动用大量财政加强监管,其代价要低得多,并且这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吹哨者的后顾之忧,从而让他们不必过于担忧“解雇”。《办法》修订稿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企业员工举报所在企业的,该企业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案件进行宣传报道时,不得泄露举报人姓名。
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同时,针对新《食品安全法》开展政府和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的要求,我市目前正在组织对区政府和市食安委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修改完善。 漫画:专家建议食品行业引入“吹哨人制度”。CFP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余璐
民以食为天,保护“舌尖上的安全”必须下重典。为做好与新《食品安全法》衔接,我市进一步加快《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条例》、《深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起草和修订等工作,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据介绍,我市正在加快《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条例》研究起草。在此过程中,我市多次召开会议,根据新《食品安全法》新增内容对原拟稿件进行修改,确保《条例》符合新《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目前,《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条例(送审稿)》已报市人大常委会,正在二读阶段。
与此同时,市食药局还认真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员队伍建设。每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至少配备1名考核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截至2016年4月15日,全市考核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近22万人。
作为吹哨人,需要的不仅是良知和勇气,同样需要经济激励。《办法》修订稿规定了企业正式员工的奖励标准:对查证属实、属规定范围违法行为的企业已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了社保的员工举报,一级举报按实际入库罚没款的30%给予奖励,最高不得超过60万元;二级举报按实际入库罚没款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得超过30万元。
同时,为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制度规定中创设企业内部自主纠偏制度,即要求企业公布举报电话,对正式员工举报食品安全问题,查证属实的予以奖励,这样一是使普通员工形成了“主人意识”,一起参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而不再认为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二是使安全隐患最小化,使其在初露端倪之时,即被及时有效控制,避免其无限放大,形成系统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