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诱发的风险因素 
肾功能不全不仅导致抗菌药物的清除率下降,致其体内血药浓度提高,一些情况下还导致低蛋白血症,更低的抗菌药物蛋白结合率从而提高了其游离浓度,同时低蛋白血症情况下,蛋白糖基化和氨甲酰化的降低,会改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也提高了抗菌药物的中枢渗透性。 异烟肼诱发癫痫发作的概率要低于β内酰胺类,在美国其发生率在 1%~3%,可能因过量使用导致。有研究认为超过 20 mg/kg 时易导致神经毒性,但异常精神症状和周围神经炎更为多见。 在此分类方法的三种类型之外,异烟肼所导致的脑毒性常出现在给药后数周至数月,通常症状包括精神错乱、癫痫(少见)和脑电图异常(多发),但上述表现并不包括异烟肼过量引起的中毒反应。 5. 异烟肼 药源性癫痫是抗菌药物脑毒性这类不良反应的主要形式。 抗菌药物相关脑毒性的分类 抗菌药物诱发的痫性发作的高风险因素:肾功能不全,低龄,高龄,癫痫发作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帕金森、卒中、头颅外伤),疾病状态中(特别是炎症状态)所升高的抗菌药物-血脑屏障渗透性,正在服用茶碱类药物等; 2016 年发表在 Neurology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由 Bhattacharyya 博士领导的团队对 12 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道予以回顾性研究,他们发现抗菌药物相关脑毒性,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归类为三种类型,这一分类方法解释了其不同抗菌素所致脑毒性类型的发作时间特点,症状特征及潜在原因,系统化了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予以安全预警的内容: 对于抗菌药物诱发癫痫高风险患者群体的管理策略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诱发癫痫较β内酰胺类要少见,发生率少于 1%,多见于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值得注意的是,其诱发异常精神症状(如精神错乱的情况)更为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