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首页三栏 > 媒体报道 >

27日早晨9时飞机刚刚落地

发布时间: 2016-07-22 20:43
24小时预约专线:029-88220226点击

专家

方向 西安甘露医院专家

资深藏医专家,长期从事精神分裂症、脑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先后在西藏藏医学院和藏医学研究院研修学习,师从著名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占堆、格桑旺堆、德吉卓嘎等藏医大师,授以真传。...

  没有经过太多思量,他决定立即返藏。请战没有得到准允,刘坤并未放弃,在第三次请战的同时,他已经预定了成都直飞日喀则的机票。刘坤说,这是使命的召唤。

  截至目前,新华社先后派出57名记者深入灾区一线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先后派出65人前往灾区开展报道工作。


  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上海记者站记者盛瑾瑜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辗转飞抵日喀则。

  面对恶劣条件,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忠诚履行神圣职责。正是因为他们不顾危险、深入一线、忘我工作、敬业奉献,才将灾区、拉萨和北京紧紧连在一起。   原标题:记西藏抗震救灾一线的新闻工作者:灾情就是命令

  即使灾区远在天边,即使灾区在祖国的边境,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记者在总社、总部的集结号下,陆续赶赴西藏,驰援地震报道。

  “灾情就是命令,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你可以不去,因为没有人会怪你贪生怕死,但如果你是一个记者,那就是你的使命,除非你选择不做一个记者。”盛瑾瑜动情地说。

  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报道战役在雪域高原悄然打响。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西藏网等中央驻藏媒体也均在地震发生当天启动应急报道预案。

  地震波刚刚抵达西藏,向灾区集结的号角已然吹响。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在召唤,更是媒体记者的责任与担当。

  4月25日当天,地震消息传来,让身在成都准备接受肾结石手术的新华社西藏分社摄影记者刘坤坐立不安。

  17时和18时,中国新闻社西藏分社4位记者分两批连夜赶赴吉隆县吉隆镇和聂拉木县,全面展开报道工作。

  山崩地裂、雪崩不断,供电停止、通信中断……灾难触目惊心,在灾区采访之艰难超乎想象。

  虽然已经53岁,新华社西藏分社高级记者觉果依然选择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一线。他说:“深入新闻现场,是记者这份职业的基本要求。”

  27日早晨9时飞机刚刚落地,他们就接到了某陆航旅直升机即将前往灾区投放物资的消息。刚到高原的他们把高原反应甩在身后,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时。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第一时间报道了西藏受地震灾害影响的消息,同时在15点档的新闻直播间与西藏站记者陈琴进行连线。此时,陈琴已经带领记者和技术人员驾驶卫星车驱车驶向日喀则,火速赶往灾区。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震中距离西藏日喀则市仅425公里,日喀则、山南、阿里、拉萨等多地震感强烈。

  喜马拉雅山脉在颤抖,灾情十万火急。

  在觉果和同事徒步突入樟木镇途中,清晰可辨的山体滑坡声一次次从头顶上方传来,大大小小的石块一次次呼啸而下,重重落在他们的四周,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道路塌方,他们扛着设备徒步前行;通讯中断,他们徒手攀爬面前最高的山峰寻找信号;灾情紧急,他们连续工作三四十个小时不知疲倦,支撑他们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

  已经年届58岁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张晓华,在地震发生当晚连夜带领由文字、摄像、摄影记者组成的报道小分队,顶风冒雪直奔地震灾区,就任自治区“4·25”地震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宣传组组长,协调策划、组织指挥一线新闻报道工作,不顾高寒缺氧,连续工作40个小时没有合眼,并带领记者深入灾区一线采访,发回大量有分量的现场报道,至今仍然坚守灾区,组织指挥报道。

  从海拔0米的黄浦江畔,到4000米的雪域高原,前四天他们的睡眠时间总共不足10个小时,却一共播出10多条新闻片,完成9场直播连线。

  灾难面前,他们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地震发生20分钟后,新华社西藏分社便发出第一条参考报道快讯,并于当天下午3点半,迅速派出两支抢险救援报道小分队,分别紧急赶赴重灾区吉隆县和聂拉木县。

  “4·25”地震,其破坏程度在西藏历史上罕见。

  灾情就是命令,记者的使命高于一切。

  4月27日下午2点40分,刚刚从成都飞抵日喀则的刘坤立即参加了直升机飞往吉隆镇实施空投计划的任务,并发回“4·25”抗震救灾报道中第一组航拍新闻图片,为后方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震后,樟木口岸通信、道路全部中断,面对连续不断的余震,“孤岛”樟木受灾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挺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及时传回灾区一线的消息,新华社觉果和中央电视台陈琴等记者,负重几十公斤的设备,越过随时可能再次塌方的山体,徒步15公里连夜挺进樟木,向外界传回地震“孤岛”的第一手资料。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在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灾难的关键时刻,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快速反应、立即行动,组织精兵强将全面投入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

上一篇:加强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和小流域等工程建设与治理

下一篇:国产动画电影《藏羚王》将映

敬告:前来就医的广大患者朋友,不要和故意与你攀谈的人透露信息,谨防医托,尤其是外地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如需提供接车服务,请通过电话、网络提前预约,医院未设其他分院。 唯一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公交五公司北隔壁)

24小时热线:029-88220226 / 18165241231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版权所有 西安甘露医院 官方网站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光华路东段1号1幢
24小时咨询/预约专线:029-88220226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3
注: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