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首页三栏 > 媒体报道 >

安置点的故事:一日三餐情和谊

发布时间: 2016-07-21 21:38
24小时预约专线:029-88220226点击

专家

方向 西安甘露医院专家

资深藏医专家,长期从事精神分裂症、脑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先后在西藏藏医学院和藏医学研究院研修学习,师从著名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占堆、格桑旺堆、德吉卓嘎等藏医大师,授以真传。...

  为了提高效率,每个炊事班只炒一种菜,然后再分成6份。受灾群众每天都能吃到六菜一汤。

  傍晚的甲龙沟,天色渐暗。

  安置点综合协调处干部郭永彬指着院子南侧正在建设的板房说,厨房建好后,群众将以居委会为单位在那里就餐。

  “4·25”地震樟木镇受灾群众桑珠孜安置点东侧,是西藏军区专设的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服务站。在这里,西藏军区山南某部几个炊事班的战士正在忙碌。他们就要迎来这些天来最后一批就餐的受灾群众。

  这几天,随着外地经商人员陆续返回,安置点就餐人数已下降为1000余人。

  即使如此,部队炊事班还是尽可能做到群众任何时候来,都能吃上热乎饭。

  士官孙承瑞说,这半个多月来,他们每天凌晨5:00起床煮稀饭、热馒头,为群众准备早、中、晚三餐,一直要忙到晚上12:00才能休息。

  转移安置后的16天里,6个炊事班,平均每天负责近2000人的三餐。

  一旁的中尉多吉补充道,考虑到群众的饮食习惯,部队还从桑珠孜请来会做藏餐的厨师,每天为大家做酥油茶、甜茶、咖喱饭等。群众和军人不一样,虽然在帐篷外 贴上了一日三餐的开饭时间,但群众并不会严格遵守。早上9:00吃早饭,到了10:00还有人陆续到来;午饭是12:30开始供应,但到了下午 15:00,仍有群众来打饭;晚饭是18:30开始,但会一直吃到晚上21:00以后。

  据了解,最初几天,在安置点就餐点吃饭的人,最多的时候可达2000余人。“当饭做得不够的时候,我们就只能给大家煮面条。”孙承瑞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为了保证每位群众都能吃饱、吃好,这些天,部队每天安排一辆车4个人到日喀则市区去采购各种食品和蔬菜。

  晚上19:00,樟木镇受灾群众陆续来到这个由12顶帐篷组成的就餐点。今天的晚饭是米饭、炒鸭肉、炒莲白、土豆烧鸡肉等。

  炊事班帐篷外,院子里停了一辆客货两用车。车上装满了各种食品和蔬菜。几名聂拉木县干部正在与菜贩讨价还价。

  当记者表示,同时做这么多人的饭,肯定很辛苦时,孙承瑞说:“其实这几天已经轻松多了,受灾群众刚到安置点时,那是最忙的。”原来,从樟木镇撤离时,不仅仅只有当地的夏尔巴群众,还有来自内地各省(市)在樟木经商的群众,以及部分尼泊尔籍商人、工人等。

上一篇:西藏银行资产总额突破300亿元大关

下一篇:阿里首个“儿童快乐家园”成立

敬告:前来就医的广大患者朋友,不要和故意与你攀谈的人透露信息,谨防医托,尤其是外地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如需提供接车服务,请通过电话、网络提前预约,医院未设其他分院。 唯一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公交五公司北隔壁)

24小时热线:029-88220226 / 18165241231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版权所有 西安甘露医院 官方网站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光华路东段1号1幢
24小时咨询/预约专线:029-88220226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3
注: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