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年过渡期,村委会班子一家一户调查,找领导,求企业,千方百计要就业岗位;村民也不闲坐:学驾驶,拖拉机换成大卡车;学手艺,上工地挣高工资。
五十年,夕阳下酥油茶香老人闲坐,回首当年似梦,仿佛已隔千年。
塔玛村两个小组的成员新房还没住热乎,这个消息得到了证实:2007年起,全村土地正式成为储备用地,不准新建、私自买卖土地和房屋。
78岁老村民达瓦说,红旗用藏语讲就是塔玛。当时,红旗公社的上级部门是东风办事处(现纳金乡),下属五个生产队就是现塔玛村的五个村民小组。公社刚成立的时候,最贵重的财产是马车。贡布塘生产队有四辆,其他四个生产队各有两辆,1000多社员全靠这十二辆马车才能完成生产任务。
原红旗公社老会计措尼啦回忆道,公社成立之初,一千多人中没有一个人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绝大多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1965年红旗小学成立后,村民可以就近上学了。
1965年8月,拉萨河上第一座大桥——拉萨大桥正式通车。当时,红旗公社通往布达拉宫的还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田间土路,虽然抬头就能看见布达拉宫,但来回一趟路途艰难,需要六个小时。
五十年,从封建农奴制迈向全面小康,塔玛村人与祖国紧密相连。
这条尘土飞扬的土路伴随村民多年,早已成了拉萨和乡下的界限,也成了城里人和村里人的心理鸿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