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谋长远
拉孜拥有“最美国道”318国道5000公里里程碑、女王故里、堆谐文化等一系列旅游产业挖掘优势,但硬件设施基本空白。和武则天同时期的吐蕃女王赤玛勒在藏文史书中被誉为“享有政治和智慧双重美誉”的女政治家,出生地就是拉孜。援藏干部充分挖掘这段历史,建设赤玛勒旅游观光园区,内设民俗演艺场地及拉孜藏刀等特色手工业产品展示点,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闸北援藏干部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特色,三产以文促商”的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了日喀则西部农业科技示范园、拉孜县堆谐文化扶持项目等10个特色产业扶持项目,总投资9556万元,占三年援建投资比例为76.5%。
去年定日县成立珠穆朗玛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营珠峰大本营、嘎玛沟、绒辖沟景区经营权,以对外招商引资的形式与专业投资公司合作开发。各大景区运营后,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现金收入,也为政府提供固定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萨迦县引入市场机制,由西藏旅游总公司、日喀则藏巴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萨迦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三家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公司,对萨迦古城4A级景区进行经营管理,挖掘旅游红利。
上海援藏干部调研发现,西藏最大的资源是文化旅游,最大的优势也是文化旅游,从“靠天吃饭”向“吃文化旅游饭”转变是“富民兴藏”的最大支撑。
大型实景剧《江孜印迹》的排练现场,演员多为当地农牧民,核心演员150人旺季工资3000元,淡季保底也有1800元。最欢乐的是100多名群众演员,不管是老头还是小孩,晚上牵头牦牛带只狗来“溜达一圈”就有百元收入。江孜县成立了乃钦康桑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由专业团队负责《江孜印迹》实景剧的开发运作。浦东援藏干部、江孜县委书记孙嘉丰信心满满:“西藏旅游被诟病为‘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江孜打造全球海拔最高的实景剧,每年旅游旺季演出四个月,收入预计1500多万元,加上住宿、餐饮、购物等收入,群众将大大获益。”
西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上海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上海援藏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创新交流交往交融的工作机制。
定日拥有珠峰等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及世界十大景观之一的嘎玛沟、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等独特景观,旅游业是定日的“命根子”。松江援藏干部、亚东县建设局副局长顾佳凡介绍,在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探索中,定日初步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目前正在兴建的珠峰大本营景区旅游综合体总投资7000万元,今年首期项目将竣工,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创造至少500人的就业岗位。“去年珠峰大本营58顶农牧民帐篷家庭旅馆平均收入超过15万元,文化旅游带动农牧民增收人数1000多人,居日喀则各县首位。”定日去年接待游客8.9万人,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4790万元,同比增长14%,发展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