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发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全面介绍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白皮书说,虽然西藏自治区从成立至今只有50年,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今日的西藏,是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6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西藏3位相关官员,就白皮书有关内容,回答了媒体提问。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次珠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西藏各族人民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今天发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我认为意义重大。50年来,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把这些客观事实对外界进行宣传,可以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带来的这么好的成果。”
西藏传统文化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马菁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我们为西藏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做了许多工作。”在优秀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马菁林介绍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协会,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整理,先后收集和整理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等,一共有10大文艺集成志书。还有《格萨尔王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有效保护。西藏的传统工艺、民间美术、藏戏等89个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68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文化保护角度来讲,5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累计投资20多亿元,重点实施了西藏1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及时修缮和保护了大批文物。目前全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9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7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3座。”
多种宗教受到尊重和保护
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以来,西藏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吉次珠介绍说,“通过这50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经济取得了明显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科技文化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得到了健全和完善。比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65年,西藏的GDP只有3.27亿元,到2014年是920.8亿元,是1965年的281倍,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2.4%。再比如,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经过50年的发展,西藏现在已经形成了覆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在旧西藏,这个想都不敢想。”
经济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西藏是一个信教群众比较多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方面也做了很多具体工作。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务会成员顿珠表示,“我国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一项基本权利。西藏是以藏传佛教为主,还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共存的民族地区,多种宗教在西藏都得到了政府的充分尊重和保护。目前西藏有1787座宗教活动场所,僧尼4.6万多人,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在西藏的老百姓家中,几乎都设有经堂和佛龛。西藏的神山和神石,都可以看到藏族信民悬挂的经幡和刻有经文的玛尼堆。所以,现在西藏老百姓对于现行的宗教政策是拥护的,对党的宗教政策也是非常满意的。同时,自治区政府贯彻政教分离的原则,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所以,如今的西藏呈现出宗教和睦和顺、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