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首页三栏 > 媒体报道 >

西藏50年:高原牧民与世界“牵手”

发布时间: 2016-07-10 09:09
24小时预约专线:029-88220226点击

专家

方向 西安甘露医院专家

资深藏医专家,长期从事精神分裂症、脑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先后在西藏藏医学院和藏医学研究院研修学习,师从著名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占堆、格桑旺堆、德吉卓嘎等藏医大师,授以真传。...

  达瓦多吉说,青藏铁路开工后,他买了一辆二手东风车,开始在铁路工地上跑运输,家庭创收近40万元,家里第一次有了现金“巨款”。

  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了,这对达瓦多吉的“老本行”,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达瓦多吉说,他在铁路沿线跑运输时萌生了建度假村的想法,“度假村建立之后吸引许多自驾、骑行游客及当地干部民众,生意变得红火。”


  原标题:西藏50年:高原牧民与世界“牵手”

  达瓦多吉说,家里有10个兄弟姊妹,自己虽不是老大却从小挑起了家庭的很多担子。7岁时,家里第一次有了80多头牦牛和羊,他开始每天早出晚归放牛羊。

  今天,现代通信网络,让电视、手机等现代设备走进千家万户,牧民开始通过微信等与外界对话,耄耋老人在手机的另一端,熟练地与儿孙语音对话,牧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高原牧民与世界“牵手”。

  “一壶清茶和一袋糌粑是我每天的伙食”,达瓦多吉说,那时好不容易有双布鞋,都不能买来就穿,一直珍藏到藏历新年,“也许穿新鞋心切,总觉得新年遥遥无期。”

  初秋的藏北草原依然绿草如茵,一条袒露在阳光下的小河,犹如飘动的洁白哈达,从达瓦多吉的家门口沿着青藏“天路”蜿蜒流淌。

  达瓦多吉并没有把度假村的收益全部收入囊中,而是把其中的65%投入到村里的扶贫项目上,通过组建合作社,带领同村牧民开展建筑、水利、修路等项目,帮助牧民解决就业。

  “铁路开通了,公路也越来越热闹了,我就在这里建了度假村。”达瓦多吉自筹资金创建的白莲度假村,位于距当雄县城8公里处,与他的新家隔河相望。

  “家里人多,父母负担重,生活很困难。”到了14岁时,达瓦多吉不甘心做一个“放牛郎”,他决定放下手中的“乌尔朵”(放牛羊时投掷小石块的绳子)去打工,从此他每天挣来的4元(人民币,下同)工钱,成为其家庭主要的现金收入。

  “小时候,有双蓝色的布鞋是我最期盼穿上又遥遥无期的‘藏品’。”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出生在西藏当雄县当曲卡镇曲登村牧家的达瓦多吉,也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但童年的记忆至今难忘。

  17岁时,达瓦多吉卖掉了家里的几头牦牛,并借来500元,再加上几袋食盐,买了一辆二手解放牌卡车跑运输,“那时主要运食盐,把食盐运到农区换粮食,再把粮食运到牧区,家里也开始有了存粮。”

  走进达瓦多吉的“别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门前错落有致的三个大院子,满地的青草郁郁葱葱,而他的新车丰田RAV4便停放院中。透过其新家二楼客厅的大窗,热闹的青藏公路尽收眼底。

  50年来,高原牧民的生活由清贫、单一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当广播信号传到牧人家时,牧羊人的身上多了一件“现代设施”收音机,开始从内心“瞭望”远方,放牧的生活不再孤单。

  2009年,随着西藏推动旅游县建设举措的实施,达瓦多吉在曲登村青藏公路沿线买了一块老道班的废弃牧场,在此修建了建筑面积达450平米的新房,获得了当地政府12余万元资金支持。

  “家里已有20多口人,6个孩子大学毕业,祖孙三代中六七十岁的老人就有5个。”在达瓦多吉家客厅的藏式木柜上整齐摆放着“孝敬父母家庭”、“文明十星户”等十多个红色的奖状,这都是他们家庭的荣誉。

上一篇:过往司机朋可以了解全区道路交通情况等信息

下一篇:第三届西藏旅游商品大赛进入评审阶段

敬告:前来就医的广大患者朋友,不要和故意与你攀谈的人透露信息,谨防医托,尤其是外地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如需提供接车服务,请通过电话、网络提前预约,医院未设其他分院。 唯一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公交五公司北隔壁)

24小时热线:029-88220226 / 18165241231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版权所有 西安甘露医院 官方网站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光华路东段1号1幢
24小时咨询/预约专线:029-88220226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3
注: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