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在本届论坛中,还有一个亮点——邀请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并通过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让更多人了解西藏、了解西藏的旅游和文化。67岁的平措老人,因为开办家庭旅馆被众人所熟知。论坛中,他向大家讲述了他家致富的故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将会更加努力地贯彻好、运用好国家给予西藏的优惠政策,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实现持续增收、稳步发展。 原标题:“一场头脑风暴”——藏博会论坛一瞥
“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感受,论坛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信息量非常丰富,效果堪称一场‘头脑风暴’,非常有启迪性。”散场之际,中国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说。他表示,我们都要开阔视野、把握机遇,在结合“一带一路”、打造旅游文化升级版的大潮中有所作为,不负时代。
收获颇丰是与会嘉宾,特别是我区参会人员的共同感受。旅游从业者陈俭感慨地说:“专家们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大家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的相关产业和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充分汲取这些观点,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发展旅游文化业。”
9月29日,拉萨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藏王宴厅高朋满座、宾客盈门。参加第二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论坛的宾朋,操着各国语言,怀揣美好心愿,在金秋美丽的拉萨河畔,展开观点碰撞、智慧分享。
德国驻华大使艾睿赋表示,“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构想,它会将中国跟周边的许多国家密切地关联在一起,相信实施“一带一路”也会极大地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无独有偶,尼泊尔驻华大使马赫什·库马尔·马斯基也认为,“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发展模式上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特别是惠及周边国家。他说,中尼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友邦关系。尼泊尔也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在实施“一带一路”时,中国西藏和尼泊尔应该更加紧密地合作。
论坛上,专家学者各亮高招;论坛间隙,广大嘉宾各抒己见。“这次论坛水平很高。各位演讲嘉宾都非常认真地作了准备和阐述,观点鲜明、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昌都市副市长梅方权说,“这体现了大家对藏博会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一带一路’的浓厚兴趣。”
对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的科学评估;结合国外经验,探讨在协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旅游文化中遇到的挑战;对潜在世界遗产资源与价值初探;对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论坛,更显务实、高效。全天两个阶段的论坛中,中外嘉宾十分坦诚地发表各自观点和意见建议,对西藏融入“一带一路”、西藏旅游文化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