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首页三栏 > 媒体报道 >

老西藏精神第一次得到了科学提升和阐释

发布时间: 2016-07-07 12:33
24小时预约专线:029-88220226点击

专家

方向 西安甘露医院专家

资深藏医专家,长期从事精神分裂症、脑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先后在西藏藏医学院和藏医学研究院研修学习,师从著名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占堆、格桑旺堆、德吉卓嘎等藏医大师,授以真传。...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壮丽篇章中,随着社会分层加剧,利益分化凸显,利益整合难度加大,意识形态交流交锋交融不断加剧,人们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也日趋多元化。吃苦、战斗、忍耐、团结、奉献等“老西藏精神”的一些核心元素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老西藏精神”进一步丰富,逐渐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纪律”的核心内涵。

  施俊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提“老西藏精神”,一方面是对几十年在舍弃、放弃中,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治边稳藏工作做出贡献的一代代“老西藏”的褒奖,以及对他们陶铸的精神的充分肯定,体现了中央对西藏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

  施俊伟说,“老西藏精神”起源于中央作出和平解放西藏的决定。在上世纪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自治区成立等大事中,率先进藏工作的革命者、建设者们体现出了超凡的毅力和气魄。“老西藏”的称呼逐渐在他们中流传开来。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让‘老西藏精神’永不褪色的关键,在于找准人性与党性间的支点,既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又要有精神高度,要做到讲党性、顾大局,维系‘老西藏精神’的优秀品质和高贵品格,忠诚于党和人民,锐意创新。”施俊伟说。

  “‘老西藏精神’是一代代‘老西藏’在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培育的精神文明之花,是西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治边稳藏的精神动力。”自治区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施俊伟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代又一代从内地到西藏工作,远离家乡、亲人的“老西藏”们身上的精神被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老西藏精神”第一次得到了科学提升和阐释,给予进藏工作的人们极大的精神鼓舞。

  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1950年10月,解放军第18军52师154团接到了在昌都战役中执行大迂回的任务,部队历时14天,在高原上纵横跨西康、青海和西藏3个省区,徒步穿过横断山脉,两渡金沙江、澜沧江及许多不知名的河流,胜利地配合主攻部队完成了任务。急行军中,战士们不断跋山涉水,棉衣被冻成冰块;因连续行进,许多战马先亡,不少骑兵变成步兵……他们身上流淌着一种精神,被后人称之为“老西藏精神”。

  施俊伟表示,在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要与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时代精神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秉承“老西藏精神”的特有元素,在凝聚人心、汇集民智中,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2000年,当参加了昌都战役的西藏自治区原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再次回到昌都时,望着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不禁感慨:“当年我们是徒步翻过这些山的。”

  “‘老西藏精神’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都体现了国内外形势变化和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更是赋予了‘老西藏精神’永不褪色的生命力。”施俊伟说。

上一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只要爱国守法

下一篇:拉萨火车站也将迎来农民工返乡高峰期

敬告:前来就医的广大患者朋友,不要和故意与你攀谈的人透露信息,谨防医托,尤其是外地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如需提供接车服务,请通过电话、网络提前预约,医院未设其他分院。 唯一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公交五公司北隔壁)

24小时热线:029-88220226 / 18165241231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版权所有 西安甘露医院 官方网站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光华路东段1号1幢
24小时咨询/预约专线:029-88220226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3
注: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