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首页三栏 > 媒体报道 >

珍惜“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发布时间: 2016-07-04 08:50
24小时预约专线:029-88220226点击

专家

方向 西安甘露医院专家

资深藏医专家,长期从事精神分裂症、脑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先后在西藏藏医学院和藏医学研究院研修学习,师从著名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占堆、格桑旺堆、德吉卓嘎等藏医大师,授以真传。...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终年不下雨,干旱鬼神愁。”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的当地村民和驻地部队为了取暖做饭,大量砍伐红柳。到了20世纪80年代,噶尔县大部分土地变成沙漠戈壁,草场草质差、沙化退化严重,整个噶尔县每年只有7、8月份才能看到绿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自治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

  放下油锯并不是曲丁工作的结束,相反,上山植树成了曲丁之后的工作内容和生活状态。这个转变,正是源于2000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

  从伐木到护林,从砍树卖钱到护林补贴,扎西岗村的村民们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森林保住了,生态环境保持好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让这里的游人越来越多。渐渐地,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巴宜区副区长罗德明说:“扎西岗目前有34户村民经营家庭旅馆,村民80%的收入来自生态旅游,实现村人均纯收入2.2万元。”

  根据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的监测评估显示,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定向好。雅鲁藏布江、怒江、羊卓雍错、纳木错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Ⅰ或Ⅱ类水域标准,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目前,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西藏自治区天然林保护工程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主要集中在昌都市芒康、贡觉和江达三县,总面积4685.2万亩,区域内有天然林资源1990.3万亩。昌都市林业局副局长江克权说:“天保工程主要任务是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加强对工程区域内1914.9万亩森林资源的长期管护,同时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作。”

  巴桑次仁最早以伐木为业,但从2005年起,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巴桑次仁和村民们开始放下斧子,从砍伐者变成了护林员。通过看护森林,村民们每年人均可以获得生态效益林补偿金4500多元。从2006年起到现在,林芝地区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面积从最初的389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462万亩,累计兑现管护费9.53亿元。

  天保工程筑起绿色屏障

  阿里地区噶尔县环保局局长任广军说:“从2008年开始,噶尔县从青海、新疆等地引进各种树种试种,平均每年新开发400亩林地,现在长势良好,其日常管护由噶尔县林业部门统筹管理。”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罗杰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西藏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去年的十年间,西藏累计落实中央财政生态补偿资金145.57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单元。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

  生态旅游走上致富新路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89年,阿里地区林业部门出台了《噶尔县风沙治理方案》,治沙工程随后展开。通过封沙育草、工程固沙等治理措施,完成防沙治沙3000亩、防护林300亩、退耕还林1670亩、荒山荒地造林2640亩。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庄红翔表示,“十一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薪柴替代、矿山迹地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争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奖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专项资金用于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据初步统计,“十一五” 全区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达10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

  防沙治沙换来林草繁茂

  2014年,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村支部书记巴桑次仁投资160多万元翻建了自己的家庭旅馆,虽然其中有60多万元是银行贷款,但是巴桑次仁并不担心。仅去年7、8月份,巴桑次仁的家庭旅馆营业收入就超过18万元。

  江克权告诉记者,森林增加,生态改善,让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出现积极变化,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数量已由300多只上升到700多只。同时,天保工程的生态效益正在转化为经济效益,改善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天保工程已使区域内的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63873万元。

  通过一系列措施,现在噶尔县沙化治理已经初见成效,森林覆盖率也稳步提升。从当年风沙呼啸的“噶尔昆沙”,到现在变成了林草繁茂的生态屏障。

  据介绍,天保工程自2000年实施15年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0.45亿元,完成公益林建设60.8万亩。

  52岁的昌都林场工人曲丁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后就一直在林场当伐木工。直到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让人们意识到长江上游的天然林对于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巨大价值。随后,曲丁放下了那把跟随他多年的油锯。

上一篇:研究证明藏族人群是夏尔巴人祖先

下一篇: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的探索与思考

敬告:前来就医的广大患者朋友,不要和故意与你攀谈的人透露信息,谨防医托,尤其是外地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如需提供接车服务,请通过电话、网络提前预约,医院未设其他分院。 唯一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公交五公司北隔壁)

24小时热线:029-88220226 / 18165241231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版权所有 西安甘露医院 官方网站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光华路东段1号1幢
24小时咨询/预约专线:029-88220226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3
注: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