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林周县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继续前进,目的地是卡孜水库。来到卡孜水库后,记者攀上水库旁边一座200多米高的小山坡,站在上面放眼望 去,水面已被成群结队的赤麻鸭占领了,水面之上还有大批不停鸣叫的斑头雁。野保员顿珠告诉记者:“这里的斑头雁和赤麻鸭特别多,数都数不清。它们白天会飞 出去寻找食物,下午6点左右陆续飞回来,水库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附近村子里的人每天都是听着它们的声音入睡。”
11月末的藏北草原已是天寒地冻,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原本栖息在这里的候鸟们也随着季节的召唤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模式,从遥远的藏北草原迁徙到拉萨、日喀则、山南雅砻河谷一带等较为暖和的地方。
目前飞回林周县过冬的黑颈鹤的数量已达到了上千只,一旦有人靠近就会惊走它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迁来拉萨越冬的候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和谐相处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驱车前往拉萨市林周县卡孜水库和虎头山水库了解今年候鸟归来的相关情况。
林周县成为大批候鸟栖息地 

下午4点左右,当车子行驶在前往卡孜水库的路上时,路两旁的农田沼泽地里到处是悠闲觅食的鸟儿——通体灰褐色的斑头雁、全身赤黄褐色的赤麻鸭等到处都是,家畜和这些候鸟和谐相处着,这里的人对于这样的“奇观”似乎早就不奇怪了。
记者从林周县林业局了解到,在林周县,像顿珠这样的野保员总共有8名,他们每天早上会按时到候鸟栖息地观察情况,并且每天汇报情况,一旦发现有受伤的鸟都会进行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