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尔,戴建峰在凌晨零下15°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独自拍摄了数小时后,在前往珠峰大本营的途中,太过疲惫掉进冰河中,不到两分钟,他的衣裤就迅速结冰。只是简单的处理之后,戴建峰顶着刺骨的冰冷又开始了8个小时的艰难徒步。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I have a dream,做个职业星空摄影师
“如果我们有一双更为敏锐的眼睛,或许也能看见这样多彩的夜空”,朋友圈里,戴建峰动情写道。
(图:划过杜巴广场上空的双子座流星,震后的尼泊尔依然坚强美丽。)

大学毕业后,戴建峰开始从事汽车排气系统的设计的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中,多了脚踏实地,却少了仰望星空。直到2011年的那一次惊艳……
27岁的戴建峰,4年来拍遍西藏、四川等地星空。2014年记录下喜马拉雅山脉的“漩涡状气辉涟漪”,珍贵资料被NASA和《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采用。为拍星空,他背着40斤设备,踏遍西藏、云南、四川……艰难险阻也不能妨碍他的追星之旅,“身在地狱,眼在天堂”,工科男的浪漫梦想,你懂吗?
(图:西藏冈仁波齐北坡的月夜,“高原之舟”牦牛静静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

27岁“工科男”的追星之路

2015年5月,戴建峰有三幅作品入围了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举办的《年度天文摄影大赛Astronomy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他的作品被入选画册出版并在英国展览。
(图:被NASA选用的照片)
2012年,中国天文学会邀请他参与在北京举办的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纪录片制作。《美国国家地理》、《天文学》、《天空与望远镜》等杂志上,也多次出现他所拍摄的星空。
回到重庆后,念念不忘的他开始搜索观星的照片,并自学天文知识。戴建峰说,一次次被照片中的瑰丽震撼之后,他开始萌生记录下美丽星空的念头。“想要将这份美丽带给更多的人。”

这是一个关于工科男勇敢追星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用行走仗量梦想的故事。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愿他能走的更远!
他的想法已经从最初分享星空的美丽,转变为保护星空。得知西藏阿里正在建设亚洲第一个星空保护区后,戴建峰加入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的“中国星空”项目中,参与阿里暗夜保护区的建设。


现在,辞职的戴建峰计划走遍中国、尼泊尔、印度、不丹和巴基斯坦的喜马拉雅山脉。在他看来,虽然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的地貌、人文和宗教存在差异,但是星空却是相同的。



可“越是璀璨的星空,可能意味着越是艰难的路途”……戴建峰背着40斤的设备(2相机、3镜头、2脚架、1赤道仪、1电脑、衣物杂物若干)从4800米的Gokyo出发,徒步十小时总算抵达Namche,痛苦与汗水不多描述,平平安安就好。

今年12月,这张照片还荣登《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封面。这本创刊于1914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杂志,与《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一样,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之一。

(图:尼泊尔Gokyo的夜晚,美的惊人!)

从兴趣到热爱,4年的时间,拍星星的戴建峰萌生了做职业星空摄影师的想法。“拍摄了多年的星空后,我去的很多地方的夜晚都没被人拍摄过,我越发觉拍星星就是我的使命。”
12月22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上戴建峰时,他刚刚完成在尼泊尔的拍摄,回到拉萨。在尼泊尔,戴建峰遇到了5.1级地震,他尽是疲惫的声音却掩饰不住雀跃,“这一次,我又拍到了好作品。”

戴建峰说,带着超过35公斤的设备,他常常要翻越高山,淌过激流,走到越来越高的地方,只为了离星空越来越近。
2011年,在贵州省铜仁市的梵净山,山城长大的戴建峰第一次欣赏到了夜晚的星空。“黑色如天鹅绒的夜幕,漫天繁星,让我震撼。”
(图:尼泊尔Gokyo,美到窒息的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