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高原环境中做研究,给高钰琪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每逢夏天,舱外是三四十摄氏度的酷暑,舱里是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酷寒。每天在这样的极限环境中“轮回”一次,铁打的汉子也有吃不消的时候。对此,高钰琪借用美军手册上的一句话来解释:军医对高原是没有免疫力的。 在所有的大学同学中,高钰琪是大家公认的最好找的人。自从来到第三军医大学后,他一直没有“挪过窝儿”,甚至连研究课题都没有变过。
而高原回报给高钰琪的,不只是成就和荣誉。“高原能清洗人的思想和灵魂。无论有什么烦恼,一进高原就全部消失了。”
在长年类似极限训练的研究环境中,高钰琪带领的科研团队系统研究了高原肺水肿、高原心脏病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提出了大批急性重症高原病的现场救治方案,提出了快速提高急进高原人群低氧耐力的预缺氧复合锻炼方案并研制出配套的辅助训练器材,提出了大批人群的预测指标体系和方法,创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原军事医学,培养了一大批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和高原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内的高层次高原医学人才,为部队举办了多期高原医学培训班。
但高钰琪和他的研究团队给雪域高原带来了福音:1986年,还在读研究生的高钰琪研究证实,缺氧时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会从细胞外进到细胞内,从而引发一系列收缩。这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发现,却为后来用钙离子阻断剂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奠定了理论基础。
预防高原病,心态很重要。高钰琪发现,过于恐惧和完全不在乎,都容易诱发高原病。每次去高原部队,课题组都要给官兵们作预防高原病的讲座。官兵们非常欢迎这些实用的预防知识,一位部队的首长说:“这些知识相当于给我们配了几十个医生。”课题组发起的关爱高原驻军的行动,目前已经成为第三军医大学的整体行动。
|